建筑问答网A125.com > 建筑施工 > 施工技术 > 提问

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什么? 信息,问题,过程

已解决  --    --  0个回答  次浏览0
分享微信 发送朋友 打印
最佳答案
楼层: 1
回答人:43735933 - 泥土工 2级 - 提交时间:2015/3/23 18:39:00  举报
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,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好了,并不需要那么高妙的信息技术呢?事实并非如此,管理出效益,传统管理方法的突出问题是:业务流程混乱;相同不畅、信息迟滞。据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,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,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(信息相同)的问题有关;建设工程项目10%~33%的用度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;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,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动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本钱的3%~5%。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。 
  (一)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 
  信息是一种资源,如不克进行有效的存储,处理,通报,即是对资源的浪费,如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浇灌为例,浇灌之前的数据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标号、数量外几乎全被忽略。而被忽略的混凝土的提供厂、搅拌者情况、水泥、沙石等原料物理、化学品质、出厂时间、出厂时的天气情况、运输时间及门路交通情况等都关联着混凝土的质量。浇灌之后除了浇灌部位和立方数之外的数据也几乎全被忽略,而被忽略的混凝土捣固操纵者情况、试块情况、养护情况、钢筋制作情况等同样也关系着工程质量。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、及时的和成批的方法储存。这里强调可追朔性、可公示性和可通报性是对信息化过程特征的要求。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一定的正向或反向查阅效用;可公示性证明数据有条件查阅效用,不是个别行为管理;可通报性证明所有的情况不局限在某地,有能在网上传输能力等。 
  (二)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
  项目管理的过程同许多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样的,应该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。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一个反馈机制,产业生产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,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反馈机制,能够及时把运行过程的偏差反馈到控制系统,控制系统才华及时进行调解,从而保存生产过程的相对稳定和受控。而我们的项目运行有时并不是受控的,我们有的项目管理者可能有体会,有时向职能部分要一个数据总是半天拿不出来,大众都不清楚系统的运行状态,又怎么谈得上去控制它呢?好比说砼的量差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,但往往是工程结束后对帐才知道。那么对这个问题,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,那就是现场人员在向砼公司要砼时,就知道将要浇筑部位的准确砼量,而不是预计一个数,并且要知道具体好比一个基础的砼量,好比说一个基础是10立方,如果浇了两车砼都十二方了还没浇满,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了。并且每次浇筑后马上就可以知道量差的几多,就不会积累到最后差几千方还不知道是差在哪里。这是对工程本钱的控制。 
  本钱、工期、质量的互动影响及工程中众多的不确定因素等等,对项目本钱管理者而言,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不克“实时”掌握准确的项目的本钱信息,等本钱核算后的本钱信息对项目管理决策已是“昨日黄花”。所有这些都强烈呼唤着项目本钱管理的“信息化”。 

我要评论 好评次数 0   坏评次数 0
对最佳答案的评论

评论字数在200 字以内
  好评 坏评